伦理文学


第一篇:《民间文学作品中的伦理观》

民间文学作品中的伦理观

摘 要: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并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传述的文学作品。它浅显易懂、口语化强、情节夸张离奇、紧凑连贯,能紧紧抓住听众的好奇心和注意力。正是因为这些特点,使得民间文学作品更侧重于其内容的可听性和主题的明确性。至于作品的其他方面,如伦理观,往往被放在一个尴尬的位置,为了配合主题,它常常没有被正面地诠释,只是单纯的作为故事的组成部分,得不到现实伦理观的肯定,甚至与现实伦理观念相违背。苗族民间文学作品也是如此,因此,通过对这类民族民间文学作品的解读,可以探索伦理观在民间文学作品中的特点以及被处理的方式。

关键词:民间文学作品 苗族 伦理观

伦理观作为人们做事情的准则,做人的道理,包括了人的情感、意志力、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这样的准则并没有法律条款的规定,它约定俗成于人们的意识之中,并且随着人们思想道德水平和素质修养的提高而提高。

苗族民间文学作品是苗族人民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日渐形成的,以自我教化和自我娱乐为主。

以一则苗族《杨芳传说》为例,它讲述了一个父母双亡,贫困潦倒的小伙子最后成为振武将军的故事。这是一个励志的、赞扬杨芳英勇神武的故事。但在整个故事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与正常伦理观念不相符合的情节:

第二篇:《什么是伦理》{伦理文学}.

定义1. 所谓伦理,就是指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关系时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所以,伦理也就是道德.所谓伦理学,也就是讲道德的定义,道德的形成,道德的作用,道德的原则以及道德规范等伦理思想的学说。

定义2. 英国《韦氏大辞典》对于伦理的定义是:一门探讨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以及讨论道德贵任与义的学科.伦理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乐纪》。

定义3. 伦理一般是指一系列指导行为的观念,是从概念角度上对道德现象的哲学思考.它不仅包含着对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处理中的行为规范,而且也深刻地蕴涵着依照一定原则来规范行为的深刻道理。{伦理文学}.

定义4. 所谓伦理是指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人们与社会、国家的关系和行为的秩序规范.任何持续影响全社会的团体行为或专业行为都有其内在特殊的伦理的要求.企业作为独立法人有其特定的生产经营行为也有企业伦理的要求。

定义5. 伦理是指人们心目中认可社会行为规范.伦理也是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调,只是它调整的范围包括整个社会的范畴.管理与伦理有很强的内在联系和相关性.一方面,管理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形式,当然离不开伦理的规范作用。

定义6. 伦理是指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生态伦理是伦理道德体系的一个分支是人们在对一种环境价值观念认同的基础上维护生态环境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要求。

定义7. 伦理就是指一种关系,也意味着经过自觉领悟和治理的人与人的关系.首先是一种客观的关系,如夫妻的两性关系、父母子女的亲子关系、生产方式中的地位关系等,这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性关系。{伦理文学}.

定义8. 所谓“伦理”,就是指做人的道理,包括人的情感、意志、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所谓“艺理”,对中学生而言,就是美学常识,或者说就是文学评论方面的常识。

定义9. 婚姻家庭法是伦理性极强的民事法律规范一般认为,所谓伦理,是指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和次序以及事物的规矩和准则.简而言之,所谓伦理即指人与人之间相处的道德准则。

定义10. 伦理是指人际之间符合某种道德标准的行为准则.企业伦理是伦理在企业中的特定表现是企业处理企业内部员工之间、企业与社会、企业与顾客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第三篇:《巴金小说伦理观研究》

巴金小说中的家庭伦理观研究

文献综述

大理学院文学院2010级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张水丽 学号:2010163227{伦理文学}.

指导教师:田冬梅 讲师

关于该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如下:

第四篇:《颜之推文学观念的伦理色彩》{伦理文学}.

龙源期刊网 .cn

颜之推文学观念的伦理色彩

作者:刘伟生{伦理文学}.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2013年第02期

除《观我生赋》外,北朝颜之推的文学观主要见于《颜氏家训》。《颜氏家训》中有不少直接提到作家作品的地方,比如光赋家赋作就有19处以上,其中《勉学篇》6处,《文章篇》8处,《书证篇》4处,《杂艺篇》1处。涉及的赋作有王延寿《灵光殿赋》、左思《蜀都赋》(《三都赋》之一)、潘岳《闲居赋》、曹植《鹖赋》、吴均《破镜赋》(已佚)、潘岳《悼亡赋》、潘岳《射雉赋》(2次)、曹植《鹞雀赋》、班固《西都赋》、杜道士《画师赋》等。不过这些赋作要么是为了说明小时候记忆力好,所以要早学,要博览群书,而读书之法,则贵在交流切磋,如引王延寿《灵光殿赋》、曹植《鹖赋》、左思《蜀都赋》、潘岳《闲居赋》之例,要么是为了说明为文要注意讳避的问题,如引潘岳《悼亡赋》、吴均《破镜赋》之例,要么就是作为训诂之用,如引潘岳《射雉赋》、曹植《鹞雀赋》、班固《西都赋》之例。真正可以见出颜之推赋学观念的还是《文章》、《勉学》等篇章中综论文学的文字。这些文字比较集中地体现了颜之推美用同提的文学本体论、才德兼顾的作家论、文质并重的创作论、南北区判的鉴赏论,以及贯穿始终的伦理色彩。

一、本体论:美用同提

文学的渊源与功用是关乎文学本体的因素,《文章篇》说:

夫文章者,原出五经:诏命策檄,生于书者也;序述论议,生于易者也;歌咏赋颂,生于诗者也;祭祀哀诔,生于礼者也;书奏箴铭,生于春秋者也。朝廷宪章,军旅誓诰,敷显仁义,发明功德,牧民建国,施用多途。至于陶冶性灵,从容讽谏,入其滋味,亦乐事也;行有余力,则可习之。

颜之推将文章分为军国文翰和“性灵”之作,既强调政治教化之用,又兼顾“缘情”娱乐之美。文出五经与赋源于诗是儒家文以载道的理论依据,颜之推也毫不例外地开篇点题。出于载道与尚用的考虑,颜之推默许了“武人俗吏”对于只知“吟啸谈谑,讽咏辞赋”,而于“军国经纶,略无施用”的空疏者的嗤笑(《勉学篇》),但对于“陶冶性灵”的诗赋他并不主张尽废,所以在行有余力时,不妨习作。出于同样的道理,他一方面赞成扬雄“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的观点,另一方面又不满扬雄说赋是“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的言论,认为好赋并非“累德”之事。他自己七岁时就能背诵《灵光殿赋》,而且终身不忘,在他关于读书、写作、训诂的种种言说里,也常常征引辞赋以为例证。在《省事篇》里,他甚至劝诫他的子弟不要去作那些上书陈事的奏议,认为那些东西要么“攻人主之长短”,要么“讦群臣之得失”,要么“陈国家之利害”,要么“带私情之与夺”,都是“贾诚以求位,鬻言以干禄”的做法,而实际的效果可能“或无丝毫之益,而有不省之困”,所以“非士君子守法度者所为也”。这显然是从军国之用退回到身家之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