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名字后面的字是什么意思

2024-06-10 09:41:20  编辑:吉祥网  

  历史上谁的名字最美并无定论,可谓见仁见智,所见不同。但历史上有些名字非常有趣,可以一起了解下。

  古人对取名很讲究。《左传·桓公六年》中所述,“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牲畜,不以器币”,古人对名字的避讳首先是政治性的,其次才会考虑避开所谓的低俗。

  殷商时贵族多以天干为名,如太甲、太戊、武丁、武乙等王的名字。

  秦朝著名的“大阴人”嫪毐(lào ǎi),其名字也很诡异。“毐”是品行不端之义,很难想象嫪毐是其本名,更像是结合其性格后起的诨号,好像历史上除他本人外没有姓"嫪″的,可见连他的姓也是虚构的,人们只记住了他的诨号,而忘记了他的本名。

  汉朝名为“食其”者不少。如郦食其、审食其、赵食其这样的名字。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呢?《汉书》上讲“食”为饮食、饭食之义,“其”为“箕”,“食其”的意思是粮食丰收。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取名"食其"的原因了。

  五代十国时期,名字里带“彦”字者甚多,可见当时的人对这个字的偏爱。《尔雅·释训》有言:“美士为彦”,“彦”字有丰富的美好内涵,据清代大学者赵翼在《廿二史札记》里统计,五代以“彦”为名者多达145人,如王彦章、杨彦温、张彦超等,而不列入史籍的名“彦”者就更不可计数了。

  明代开始,传统的崇尚文雅的取名风气复归,明清两代,堪称知识分子取名花样的巅峰期,大多数名留史书者都语出有典故,取名所谓“男《楚辞》,女《诗经》”的说法大概就是那时候流行开来的。

  名字不仅仅是对一个的称呼也可以反映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新中国成立后,“建国”“建军”“国庆”“兵”“红”等带有明显政治意味的“新词”成为取名的主流,这也造成了大量的重名现象。20世纪80年代后,家长给小孩取名,开始去政治化,但对单字名的“迷恋”同样造成80后和90后重名者甚多,“张伟”“李伟”“李明”“李华”等名字高居同龄人同名榜首,也就不奇怪了。

  从对政治和国家概念的追逐,到复归个人、家庭“寄托”,当代国人名字特征的变化与时代保持了有趣的关系。200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们,据说起名用字最多的是“子轩”“紫萱”“涵”“欣”“梓”等颇有琼瑶风和韩国风的名字。

  蔺相如,司马相如,魏无忌,张无忌,长孙无忌

黄历查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